船舶救生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船舶救生设备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8-25阅读次数:20

国际救生设备规则介绍

1、个人救生设备 救生圈——技术规格包括耐用的材料,耐温性,防锈处理,以及醒目的颜色标识。每个救生圈都配备自亮灯和自发烟雾信号,以及可浮救生索,确保在夜晚或恶劣天气下易于发现。 救生衣 基本要求包括浮力和保暖性。

2、根据《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Code)规定,救生艇架绞车的最大工作负荷是指其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根据规则,救生艇架绞车的刹车装置的最大工作负荷应该相称于其最大工作负荷1倍动载荷1。

3、所有海船应配备手提无线电台供救生艇和筏使用,平时存放在指定位置,紧急情况下由专人携带。国际航行的客船,如人数在199-1500人之间,至少需配备一艘机动救生艇配有无线电台,装在专用舱室内,配备专用电池和发电机。

实心救生圈如何存放

1、实心救生圈的存放 救生圈应分布在船舶两舷易于拿到之处,并在可行范围内,分放在所有延伸到船舷的露天甲板上;至少有1个应放在船尾附近。其存放应能随时迅速取下,不应以任何方式永久系牢。

2、实心的比较好,平时我们去游泳池晚睡用的是充气游泳圈。在救生圈里面我们都是使用实心游泳圈的,实心的不容易因为破裂漏气发生事故,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3、实心救生圈可以漂浮成年人。实心救生圈由泡沫塑料或其他浮力材料制成,它具有很高的浮力和承载能力,可以支撑成年人在水中漂浮。实心救生圈的浮力原理是通过救生圈内部的空气或泡沫材料,使得救生圈比水的密度低,从而实现浮力。

4、游泳圈是充气的,充空气即可,但一般不用于救生。大型的船舶上常常携带一种充气救生筏,圆筒状,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取下后按说明打开开关充气(空气),达到足够浮力后用于救生。

船舶救生设备的救生设备的配置

1、货船除了上述规定,还需配备至少1艘救助艇。对于85米以下的货船,每舷救生筏容量需覆盖船上人员100%,若无法快速转移,还需额外配备,使每舷总容量达到150%。救生衣要求船上每人1件,驾驶室和机舱值班人员额外增设,客船还需额外配备总人数5%的救生衣。救生圈配置取决于船舶种类和船体长度,而非结构。

2、救生衣的配备数量:船上人员每人配备一件,驾驶室和机舱各值班人员每人增设一件。客船上还应附加配备船上总人数5%的救生衣。救生圈的配备:是按船舶种类及船体长度配置——不能说按船舶结构配备。救生浮具的配备:主要在I类航区航行的客船上配置,按船员和旅客总数的3%配置。

3、船上救生设备包括哪些?救生衣是每船必备的设备,其数量根据乘客数量而定,确保每人一件。救生衣通常存放在值班处和甲板显眼位置,数量分别相当于乘客总数的5%和10%,儿童救生衣数量额外配备。

4、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救生衣、救生圈和求救讯号发生器等附属设备。所有救生设备应在船舶离港前和航行中都处于立即可用的状态。救生艇、救生筏和救生浮具应能在最短时间内降落。救生设备的存放地点应有利于迅速操作,并配备应急照明。

5、一只或多只气胀式或刚性救生筏,存放在易于舷对舷转移的甲板上,总容量同样要能容纳所有人员。若不满足这一条件,每舷的救生筏容量需足够。对于85米以下货船(除特殊类型外),每舷至少一只救生筏,容量需容纳人员总数,且可能需要额外救生筏以容纳150%的人员。此外,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

船舶救生艇筏的种类及操纵要点

救生筏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浮力和稳定性。操纵要点包括:掌握正确的充气方法,避免过度充气或充气不足,保持稳定的位置和航向。自扶正救生艇:自扶正救生艇是一种可以自动扶正的救生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翻转并恢复正常位置。自扶正救生艇通常由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浮力和稳定性。

救生筏有哪些种类刚性救生筏刚性救生筏也称传统式救生筏,其结构是在救生筏的四周使用镀锌铁皮、铝合金板、不锈钢板或硬质塑料类材料制成若干个联体空气箱作为救生筏的主体浮力部分,然后外覆盖或不覆盖阻燃材料;筏的顶部设有固定式刚性顶篷和出入口,筏的底部为木质花格板。

开敞式救生艇:没有固定顶蓬装置的救生艇。优点:① 比较宽阔登乘无障碍;② 艇内活动方便;③ 操作简便。缺点:因没有支架和顶蓬,① 人员受到曝晒容易中暑;② 遇到风浪艇内进水。

每舷至少1艘全封闭救生艇(机动或非机动,至1986年以前可为开放式),总容量需容纳船上全部人员。一只或多只气胀式或刚性救生筏,存放在易于舷对舷转移的甲板上,总容量同样要能容纳所有人员。若不满足这一条件,每舷的救生筏容量需足够。

船舶救生设备的一般要求

1、船舶救生设备的设计必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即时启用,无论是停泊还是航行期间,设备都应处于可用状态。设备需能承受极端的环境条件,能在-30℃到65℃的空气温度范围内存放,且不会受到损坏。即使在-1℃到30℃的海水中,设备也能保持正常工作。

2、货船除了上述规定,还需配备至少1艘救助艇。对于85米以下的货船,每舷救生筏容量需覆盖船上人员100%,若无法快速转移,还需额外配备,使每舷总容量达到150%。救生衣要求船上每人1件,驾驶室和机舱值班人员额外增设,客船还需额外配备总人数5%的救生衣。救生圈配置取决于船舶种类和船体长度,而非结构。

3、熟悉设备:所有船员和乘客都应熟悉船舶上的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艇等。了解每种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定期检查和正确存放:所有救生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救生设备的配置 对货船:每船应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若救生艇符合救助艇要求,允许将此艇作为救助艇。对长度85米以下的货船,每舷配备的救生筏,其总容量为船上人员总数的100%。如果这类救生筏不能迅速地转移到任何一舷降落下水,则应配备附加救生筏,使每舷可用的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150%。

5、包括观察指示器、颜色标志和设备维护要求。总的来说,国际救生设备规则以严谨的标准和细致的设计,构建起了一套全方位的海上生命安全网,为航行在世界海洋的船只和其乘客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护。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在任何极端条件下,都能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撤离,最大限度地减少海上灾难的风险。